符钧琅是一名海洋学研究员,专注于海龟的研究与保育工作,目前也是《国家地理杂志》的合约探险员,曾于2019年受邀到美国华盛顿演讲。2021年,他成为国家地理探险家大会的其中节目主持。
浩瀚的大海,是他的第二个家。渔民是他的工作伙伴,他们一起出海采集研究材料,再配合无人机拍摄的照片,进行分析,确保海龟受到良好的保育。他热爱这份工作,立志通过自己的研究,改善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。
数学与科学是钧琅的强项,尤其喜欢做实验“验证”,满足好奇心。探索未知的海洋——这个念头萌生自他中六时期。于是,他前往沙巴大学修读海洋学,完成了学士与硕士学位。
崇尚“自由思想”的钧琅只相信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的事物。基于此,从女友口中听说创价学会时,他抗拒地表示“很难相信,要先研究”。女友每天都盛情邀请他一起唱题,他都勉强应付。
直到2019年9月某日,适逢季候风、雨季时期,钧琅出海时刮起了大风,浪高是船身的两倍!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,他意识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。眼看整艘船就要翻覆,钧琅一心只想活下来——他想到了“南无妙法莲华经”。
“即使做足了安全设施,也无法阻止翻船。再好的船长,也不能确保一路风平浪静。”——假设有唱题的话,结果会不同吗?
为了“验证”,钧琅开始认真唱题,回应了女友想要他幸福的心。“唱题让我感到安心,面对危机,不会乱了阵脚,能够有智慧、冷静地应对。”唱题克服了他对大自然的恐惧与无力感,能够沉着应对一切,这便是他的实验结果。
除了唱题、勤行,与SGM学生部员一起租房子的钧琅,也开始参与学会活动。过去,他不满足于“只求自己幸福”的教导,认为人生应该还有更高的目的。他从池田先生的著作中学习到“为他人奉献”的理想生活方式。
“为他人、为社会、为自己,费心思做出建设与贡献。为此目的而在有生之日、一生挑战到底。这才是‘充实的人生’‘有价值的人生’、合乎人性的‘高层次人生’。”——这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,钧琅更加坚定追求此远大的理想。
行管令期间,他阅读和学习创价学会的各类书籍及《法华经》的哲学,令他进一步理解创价的哲学,尤其对尊重生命、和谐共生的思想产生共鸣。
钧琅的工作伙伴大多来自社会最底层,几乎都是生活困苦、没有机会接受教育,甚至是没有身份的人士,即使遇难离世,也没有人在乎。
他为渔民们的安危祈求。疫情严重期间,他也给予慰问,确保他们都平安无事。就如海洋里每个生物扮演的角色都不同般,钧琅视每个伙伴为尊贵且重要的存在。
他也从海龟的研究中,意识到人与大自然的关联,与佛法的教导“一切生命皆相互依存”相通。我们的每一个行动皆会影响周围环境。
初次来到美丽的岛屿做研究时,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令他错愕不已。渔民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,而采取“快速捕获大量鱼群”的方式,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。更糟的是,这样的方式还一代传一代。
为根除人类与环境的问题,唯有从改变思想开始。因此,钧琅不断分享“共生”的思想。他的挑战是既要保育海洋生态,渔民也能有良好的生活,达致双赢目标。
钧琅说,保育的工作是艰难的,若要一生贯彻保育海洋生物的理想,必须要有正确的引导与方向。他认为,值遇妙法,让他在探索海洋学的路上更具自信与目标。
通过佛法不断发掘自身无限潜能,同时也能不断发掘海洋的奥妙,没有尽头。而当有理想的人,不屈不挠地前进,无论他的行动有多渺小,也会产生涟漪,终将改变这个世界。
摘自2021年1月《宇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