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
未有通知
更大的文本

对比度

更大的文本

对比度

菜单
菜单
0
返回
返回

辅助功能

切换语言

切换语言

辅助功能

更大的文本

对比度

生与死

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和心态,会深深影响到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。

最难过的事也许莫过于跟亲爱的人死别。即使明知寿命有限和人人无法逃避生命的无常,却难以减轻死所带来的冲击,也未能助我们面对自己终须去世的现实。

在日常的现实中,大我总是在为别人减轻痛苦、增添快乐。再者,觉醒到充满生机的大我,能使每个人体会到生也欢喜、死也欢喜的境界。

在佛道修行的世界里,我们的人生并非取决于自身的宿业,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誓愿和使命感。我们根本上是自由自在的,不醒悟此真实,或是当人生背离这个誓愿的话,我们就会过着凡夫的生活,受宿业无常所支配左右。

生命的美是来自其表现的多样性。同样地,在社会上各人的种种奋斗成败,以千差万别的方式谱写和结束人生,度过或长或短的寿命──在佛性的凯光之中,当我们战胜人生的苦难时,这一切都显得宝贵而有意义。

生死这个最终课题,归根到底来说是信念的问题。关键在于怎样度过人生和是否意识到生命如何宝贵,通过人生的每个经历,能够创造出多少价值。日莲说人生犹如“白驹过隙,时光瞬逝”。大多数人往往都以为,反正会再有机会跟自己的亲朋戚友见面谈话,所以即使有什么话欲言未吐也无所谓。可是,竭尽全力的无悔人生是对别人倾出至诚,把每次接触看成是最后的相处机会,全情投入于那个时刻。

《法华经》的生死观,改变我们对共度今生的四周人们的意识和态度,促使我们展开丰富而有贡献的人生。当我们为别人幸福着想而行动时,会感受到一种新生的力量,并跟自己生命中的本质联系起来。在如此不断努力之中,我们的生命会愈来愈充满力量和达到豁达开阔的境界。如此,我们能显露出人性最积极的一面,与他人一起成为有价值的宝贵存在。

来源: 2015年10月《SGI季刊》

来源取自创价学会全球网
分享